2012年2月16日星期四

輦轎




輦轎是福建人的無頂神轎,將神像綁在轎子里,轎子在人們左右搖動下沿街行走,凡有擺香案祭拜的人家或神廟,轎子就在大家吶喊“發啊、發啊……”及大力搖動參拜一番彷彿神威駕臨的激盪,兼具重頭熱場及警醒眾人的宗教儀式

槟城谢氏世德堂200周年暨2010年冬至庆典、祠堂维修毕工庆典




槟城谢氏世德堂200周年暨2010年冬至庆典、祠堂维修毕工庆典   
 

槟城谢氏福侯公公司是槟城历史最为悠久的华人会馆,是两百多年前从厦门海沧石塘村谢氏宗亲移民到槟城的。两百年来,谢氏宗亲乡贤在这里落地谋生组织宗亲乡 团为众宗亲谋福利,谢氏宗祠先贤具有长远眼光,购置产业作为谢氏宗祠,秉持延续中国文化精神,为宗亲福利做出极大贡献。

2012年2月12日星期日

吃藤條流目油(*用福建話念)

*溜 溜 溜 ,蝦 沒 須 ,
吃 雞 肉 ,阮 豆 油 ,
吃 珍 那,流 目 油。
注解:羞羞羞,蝦公沒有鬚,吃雞肉,沾醬油,被藤條打,眼淚流。
編接:小孩子被媽媽打,同伴就取笑他,令他無地置容。

2012年2月6日星期一

元宵節的福建歌謠:
『拋柑嫁好昂(好老公),拋蘋果娶好某(好老婆),拋土豆吃到老,拋石頭就起洋樓。 』 

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,春節剛過,迎來的就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的元宵節,正月是農曆的元月,古人稱夜為“宵”,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。  元宵節又被稱為“上元節”。

中國民間的傳統,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,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,以示慶賀。出門賞月、燃燈放焰、喜猜燈謎、共吃元宵,合家團聚、同慶佳節,其樂融融。

道教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,七月十五為中元節,十月十五為下元節,合稱“三元”。 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為天官 、地官、水官,說天官賜福, 地官赦罪 ,水官解厄,並以三元配三官,說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,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,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。 這樣,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為上元節。 南宋吳自牧在《夢粱錄》中說:“正月十五日元夕節,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。”說天官賜福,地官赦罪,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,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。

中國情人節
元宵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一個浪漫的節日, 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,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,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,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游玩,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,未婚男女藉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。 元宵燈節期間,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。

馬來西亞的風俗

 在馬來西亞有個傳統風俗,就是透過拋柑尋覓良緣。少女們在堤岸邊把聯絡號碼和名字寫在柑上,然後往海裏拋,希望有緣人能接到。少男則在海邊搶著撈柑。讓有緣人在茫茫人海中『撈』愛情,締結良緣。

這個【拋柑】習俗源自中國,此文化傳承至今。 其典故听说来自最早期的福建歌谣,这首歌谣是这样唱的: 其典故聽說來自最早期的福建歌謠,這首歌謠是這樣唱的:
『拋柑嫁好昂(好老公),拋蘋果娶好某(好老婆),拋土豆吃到老,拋石頭就起洋樓。 。 。 。 。 』

2012年2月1日星期三

晋祠典安暨重建庆成大典 北马沈氏宗祠 250宗亲见证历史

二零一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晚上六时十七分
http://www.kwongwah.com.my/news/2011/06/28/173.html

(槟城日讯)北马沈氏宗祠首度举办晋祠典安暨重建庆成大典,250名来自新加坡、泰国、印尼、中国,以及全马12个属会包括东马砂拉越的宗亲聚集现场,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。
主席沈龙福表示,这也是该会多年来首度举办的大型庆典活动,为期2天。昨天,所有嘉宾已经陆续到场,一系列活动从今早开始到晚上宴会为止。周二活动,包括了把供奉的"武德侯祖"从峇都丁宜迁移到三星巷这个新环境,途中巡绕到北马沈氏宗祠、迎接武德侯祖晋祠、典安宗祠开门仪式、祭祖、发放彩球仪式。
北马沈氏宗祠晋祠典安暨重建之成宴会大典,也包括马来西亚沈氏总会第一届理事会宣誓就职典礼。与会的计有新加坡南洋沈氏公会、新加坡潮州沈氏联合会、泰国沈氏宗亲总会、马来西亚沈氏总会、吉隆坡沈氏宗祠、雪兰莪双溪比力沈氏宗祠、古晋潮州沈氏公会、古晋梅山公所、美里沈氏公会、砂拉越诗巫的沈氏宗祠及马六甲、柔佛属会和台湾、中国沈氏宗亲等。
仪式上,各属会集体移交献金予北马沈氏宗祠、沈龙福也率领副主席拿督沈敬典、前任主席沈炳正、庆委会总务沈建业、庆委会主席沈耀权、署理主席沈更生、副主席拿督沈雅财、财政沈鸿辉、族长沈康怀,进行祭祖典礼。
典安宗祠开门仪




从峇都丁宜迁移来到三星巷的北马沈氏宗祠的“武德侯祖”进行开光仪式








北马沈氏宗祠首度举办晋祠典安暨重建庆成大典,该会特别要求一切必须依照传统仪式进行